360直播,360足球直播

图片
教职工 学 生 访 客 校 友 信息门户
石霞:做照进学生心里的一束光
作者:王玲玲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玲玲 李帅豪     浏览次数:10     发布时间:2023-09-22

个人小传:石霞,女,副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改革。她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新乡市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1项,完成校级教改课题2项,其它地厅级课题10余项。获得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医学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乡市红旗区五一劳动奖章、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十佳人物、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石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朋友,我们的任何事情,她都特别上心,总是想方设法给我们最大的帮助。

“石老师的课堂内容很丰富,有趣不枯燥,很有启发性,特别适合我们‘00’后,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开始主动、有意识地去关心时事,了解世界,心中的格局也在不断打开。”

这是三全学院2019级、2020级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石霞的评价。

她把思政课讲到了青年心里

“不拘泥于教材,打破课本限制,用一个一个小故事为课堂增色。”说起大二时上的《马克思主义和基本原理》,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五女孩申欣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时,石霞负责的是这门课程导论部分的讲授。如此理论性强的内容,能讲出什么新意?申欣心里想,估计是一堂枯燥的课。但事实上,申欣是认认真真、聚精会神地听完了那堂课。

“石老师并没有直接开始理论讲解,而是讲故事,她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串起了马克思的生平经历,在她的细腻讲解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特别容易代入,这时她再讲关于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就变得顺其自然了。”申欣说,那一节课,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搭上石老师的“思政列车”,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以至于到了下课时间,仍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就这样鲜活立体地印在申欣的脑子里,走进了她的心里。

对于学生的评论,石霞很欣慰。从14年前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把思政课讲好。在她看来,思政课是影响人一生的课程,一定得讲到青年学生的心里去,要让他们有认同感。

在不断的教学摸索中,石霞终于逐渐发现了诀窍,那就是思政课教师要有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语言的能力,要具备“转换器”的功能,要敢于转换,善于转换,勤于转换,用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语把深刻的思政理论说清楚,讲透彻。

“好厨子”,时刻准备着

本着一份初心,这些年来,石霞像一个敬业的厨子,不断提升自己的“烹饪技术”,并根据“食客”的诉求,调整着色香味,使之以最佳的“口感”满足学生们的精神需求。

老师应是“自来水”,学生需要随时拧。为了不断提升自己,向“自来水”的要求靠齐,石霞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个不停”计划:第一,不停地阅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好的成长;第二,不停地实践,认真上好每堂课,认真做好教育教学每一件日常工作;第三,不停地反思,坚持对每堂课的反思;第四,不停地研究,在研究中,探寻教育规律,挖掘教育意义,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第五,不停地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引领反思,推动实践,倒逼研究,助推专业成长。

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石霞积极开展问题链教学、情景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改革与实践。她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积极拓宽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对理论的阐释和宣讲的效果最大化。在第25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石霞提交的作品《基于中国大学MOOC和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就被评为优秀研讨作品。

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石霞积极将这种“联系”落实在日常教学研究工作中,凝练科研方向,拓展研究深度。近5年来,她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篇,参与国社科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5项,其中获一等奖3项,主编著作1部。

作为教研室主任,石霞非常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她积极推进“互联网+”课程建设,已经形成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课程建设良性循环的好局面。教研室承担的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9年立项为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5月该课程评为河南省本科一流课程(线上课程)。

内容为王,让学生有获得感

“要用坚实的理论基础、鲜明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导向来体现思政课的思想性。”。石霞说,思政课老师必须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上下功夫,坚持内容为王,如果一味追求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往往会导致“雨过地皮湿”,学生的思想困惑并不能得到真正解决。

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闫广明就回忆:“有一次,我们上的是《概论》邓小平理论这部分内容,下课后老师给我们几个主题让我们学生自己准备、自己找案例、自己主讲,这个过程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尤其上台讲解展示的过程,特别锻炼人。我以为自己讲的已经够到位的,但石霞老师的总结一下子就让我的内容和设计上升到了新高度,让我对邓小平这一伟人、这一理论的内涵、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是佩服。”

除了课堂上的教育教学外,每年暑假,石霞还会开设“行走的思政课”,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熏陶,带着他们走到群众中去进行理论宣讲。石霞的思政课永远是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她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落地生根,学生才会愿意去接受和亲近,思政课要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和有效沟通,要把思政课真正讲到青年心里去,要帮他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认同中坚定“四个自信”,与时代同行。

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乡市红旗区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石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努力与坚持。她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指导大学生科研立项5项,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影响灵魂,用情怀引领情怀。石霞就是这样,她坚持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学术态度,言传身教,倾其所有,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阶梯。她说:“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束光,哪怕是点点荧光,去照亮学生们前行的路。我讲的内容,他们很多年后大都会忘记,但如果有一两句能够为他们带来触动,带来帮助,那么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