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领略非遗年画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24日,豫北医学院崇德书院“印启祥符·通识传版”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一同探寻尹氏年画制作的奥秘。
在年画师傅的带领下,团队各小组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年画学习之旅。他们以细致入微的镜头捕捉和详实生动的文字记录,完整记录了年画师傅从木板精雕细琢到色彩巧妙晕染的每一道工艺脉络。
在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成员们还纷纷投身实践,亲身体验拓印与套色技艺的魅力。起初,油墨的浓稠度总把握不好,纸张也容易偏移,导致画面模糊,但大家反复练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逐渐能熟练上墨、铺纸、用马莲转印图案。同时,在调配颜料时,不断尝试矿物颜料的不同比例,在一次次套色中体悟传统工艺对细节的严苛追求,以还原年画古朴艳丽的色彩。成员们虽然手法略显生涩,但专注的神情透露出对传统技艺的敬意;访谈交流组则围绕年画的历史渊源、技艺革新等问题,与非遗传承人深刻对话,力求挖掘出年画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密码。通过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年画制作的独特魅力与传承困境逐渐清晰呈现。
据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以线条粗犷奔放,情节概括简练,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的鲜明特色,在全国诸多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朱仙镇木版年画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发行了特种邮票,2009年被外交部指定为国礼,2012年被评为原生态地标性保护产品。然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面临着传承危机。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传统年画制作技艺,更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豫北医学院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用脚步丈量非遗厚度,用双手触摸文化温度,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新乡日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0454304688587315/?app=news_article×tamp=1750995443&use_new_style=1&req_id=202506271137224C480313983BF3D52B16&group_id=7520454304688587315&req_id_new=202506271137224C480313983BF3D52B16&chn_id=-3&category_new=__search__&share_did=MS4wLjACAAAAHjYkTT5CUff4II6H1x-aPkMzfr6XCtzJNW1ACkwtK0yucHrKSvApPD7k18Llz_ix&share_uid=MS4wLjABAAAAQ5RX0g3cezoSat6KyIHhVq08gDAZNjQbtLx2-qmPgVzW5SrOnSQf4noveQ0yZJzi&share_token=6E227D5B-8859-4B2F-8682-AA718CD5838C&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source=m_redirect